村里的精准扶贫大画卷

来源: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

阅读:1517次

发表时间:2020年11月08日

 摆脱贫困,一个世界性难题,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中,正升华为一曲时代颂歌。

  6日晚,北京,国家大剧院。偌大的歌剧院内,近2000名观众屏息以待。大幕拉开,一幅从深度贫困奔向共同富裕的中国乡村巨变图景,徐徐展现。

  湖南湘西,十八洞村,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。一个小村的精准扶贫故事,浓缩为一部史诗歌舞剧《大地颂歌》。此前在湖南公演六场,场场满座,演出门票在网上“秒光”,一票难求。

  何止湖南。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10月17日在京开幕,包括该剧在内的67部舞台艺术作品,以线下演出、线上直播、展播方式,将在持续两个月时间里,让更多人真切触摸到脱贫路上的酸甜苦辣。

  艺术演绎生活真实,舞台映射壮阔时代。这些剧目叫好又叫座的背后,除了真实、真情、创新,更有脱贫攻坚引发的普遍共鸣,以及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。

  《大地颂歌》第一幕,《浏阳河》音乐响起,人们的思绪被带入三湘大地,凝视、倾听、拭泪。“支教的目的,是为了不再支教。”“要告别往昔,就要拼上全力,凿向那贫穷,争一口气。”“扶贫简单输血是不行的,关键是造血。”……一句句肺腑台词,触动内心深处的柔软。

  当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登上舞台,全场响起掌声。正在北京读研究生的何谨言,流下眼泪。“孩子们唱到‘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,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’,我忍不住了。” 她说,这首写给成人的歌,在这群留守的儿童的重新演绎中,显现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。

  天上有无数星星。每一颗星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,每一颗星也都应该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。这正是中国精准扶贫的一个要义,让每一寸贫瘠的土地都能因地制宜,闪现光芒。

  “路修好了,自来水通了,老百姓富了,小山村美了。”剧中龙书记角色原型、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长龙秀林告诉记者,精准扶贫为小山村指出一条光明大道。

  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“精准扶贫”。从那一刻开始,中国脱贫攻坚进入了以精准为特征的新阶段。

  7年来,三湘大地展开了扎实的精准脱贫实践,绘就了感人肺腑的时代画卷,十八洞村的巨变是其中令人赞叹的亮点。猕猴桃、乡村旅游、劳务经济、苗绣等产业,为十八洞村整村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。2017年2月,十八洞村宣布退出贫困村。如今,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2019年的14668元。

 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、顾家台村……一个个深度贫困堡垒被攻克。脱贫攻坚成果带来的振奋,化为主题文艺创作热潮,并引发大众观剧热情。民族歌剧《扶贫路上》、话剧《塞罕长歌》等,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。

  “选材、主题、立意非常到位,扶贫攻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年未有的重大举措,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重大的题材。”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、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。

  这些脱贫攻坚题材剧目,充满现实关照,直面贫困中内含的深层问题,揭示生活里隐藏的冲突,直指关乎时代的重大矛盾。

  譬如,《大地颂歌》剧中,村民躺在贫困名义下,希望年复一年得到扶贫款的支持,把钱分掉。“该剧把尖锐、充满时代挑战的话题融入创作,碰触了扶贫攻坚的本质;同时,呈现出合情合理的积极的前进力量,显示了政治站位、艺术分寸。”冯双白说。

  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。最新数字显示,全国贫困县只剩52个,绝对贫困人口去年底仅有551万人,贫困发生率降至0.6%,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。

  “精准脱贫只是人民追逐美好生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后面的路还很长,我们只有倍加努力,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。”十八洞村现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麻辉煌说。

  中国提出,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贫困县全部摘帽。这个目标即将实现。

  “中国精准扶贫画卷创作接近尾声,动人故事点燃苦寒贫穷的土地,更温暖人民的心灵,为新时代青年人点亮了人生明灯。”在东部沿海城市成长,却选择到西部地区锤炼的宁夏大学“90后”学生朱家莹,在看完这部剧后表示,希望能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贡献一己之力。

  她说:“青年一代,更当胸怀梦想,接续奋斗,为风起云涌、生机勃发的中华大地,描绘出‘叫好又叫座’的新生图景。”

附件: